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

        屏南:文创产业人才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

        来源:新宁德 发布时间: 2021-06-08 09:12
       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

          穿过屏南县熙岭乡圪头村村委会前的蜿蜒古巷,眼前便豁然开朗。清澈的溪流从山谷中奔腾而下,多座初具雏形的长廊水榭、凉亭阁楼依山傍水而建,在绿意掩映中呈现别具一格的风貌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圪头村

          “溪两岸人去楼空的老房子山墙基本坍塌,破败不堪。”圪头村村委会主任谢杭州介绍,圪头村是熙岭乡文化创意产业片区的延伸区,于2019年启动建设,目前已投入700多万元对18栋民房进行修缮或改建,完工后将成为咖啡屋、茶馆、民宿等,吸引新村民入驻,引人留人、创业兴村。

          近年来,屏南县坚持念好“人才经”,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,探索推行“党委政府+艺术家+农民+古村+互联网”模式,打造文创产业人才“蓄水池”,引领活化一个个“空心村”呈现“人来、村活、业兴”之势,走出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之路。

          坚持引才聚智,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。屏南县建立“一人一议、一人一策”引才机制,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,制定出台文创产业、文创人才扶持奖励政策,引进林正碌、程美信、张勇、陈子劲等优秀专家团队驻村实施文创项目,有力推进以龙潭、漈下、双溪、厦地、前洋、棠口等村落为代表的东北、东南、西南三条文创乡村带建设。坚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平台,落实修缮改建老屋、发放居住证、复办乡村小学等举措,持续改善村落基础设施和生活创业条件,广泛吸引100多名来自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重庆等地知名导演编导、设计师、媒体人等各类人才认租老宅、安家长住、投资兴业。深入实施“屏智回归”工程,鼓励支持在外人才返乡创业。2017年以来,仅龙潭村就吸引300多名在外优秀人才“回流”创业就业,涌现出陈孝镇、陈官唱、陈忠次等一批致富带头人,带动近百名党员群众发展文创、黄酒、水果等产业,实现产值达6000多万元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龙潭村艺术中心

          坚持人才引领,打造乡村振兴新面貌。屏南创新推行老屋流转模式、古村修缮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,将残旧老屋修建为民宿、农家乐、艺术中心等,有效破解乡村老宅“保”与“用”难题。目前,全县累计完成老屋修缮改造近300栋。实施本土文创“种子”工程,扶持“人人都是艺术家”公益油画教学活动,在漈下村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,设立双溪镇文创人才基地“安泰艺术城”,推动农民、贫困户、残疾人就地转型为画家或创客,培育了甘玉彤、高金美、沈明辉、杨夏妹等一批优秀典型。以传统古村吸引力和文创人才“磁场效应”,吸引高素质志愿服务团队、志愿者进村参与策划文化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龙潭村、厦地村等相继建设乡村美术馆、图书馆、公益教学中心、综合文化艺术中心、社会美育实践中心、博物馆等文化场所,举办露天实景演出、音乐会、话剧、快闪等系列活动,推动乡村文化供给向多元化、高品质升级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屏南代溪镇北墘村黄酒民俗文化节

          坚持才尽其能,培育乡村振兴新业态。屏南立足当地特色农业,将文化创意贯穿农产品种植、加工、品牌设计和推广等各环节,打造独具县域特色的创意农业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代溪镇、熙岭乡通过将文创与红粬制作、黄酒酿造结合,开发以黄酒酿造为主,集黄酒文化体验、展览、销售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,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。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,积极撬动文创人才、社会资本,吸收文创人才创意理念,建设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、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等特色文创旅游地标,打造双溪、厦地、棠口、龙潭等精品乡村旅游点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开展写生摄影、研学旅行、旅居康养等。举办短视频直播培训班,通过文创人才带动村民将自媒体社交、销售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,借助微信、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,共同营销推介乡村优质环境、特色产品、独特民俗等,拉动“朋友圈经济”“网红直播经济”发展,打响屏南魅力乡村品牌。